相关链接
Copyright © 珠海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567号
2025-01-07
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之外,隐匿着许多承载历史记忆的瑰宝,珠海斗门区的菉猗堂便是其中之一。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,静静伫立在时光长河之畔,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气息。当你踏入这片土地,仿佛瞬间穿越时空,走进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岁月,那些或激昂、或温婉的故事,在一砖一瓦、一雕一琢间徐徐展开。此刻,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菉猗堂神秘的面纱,探寻它背后的传奇。
菉猗堂,全名为南门赵氏祖祠菉猗堂,它承载着一段源远流长的历史,是南门当地赵姓居民,也就是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四弟魏王赵匡美后裔的祖祠。始建于明景泰五年(1454 年),由魏王的第 15 代后人赵隆(即赵晴峰),为祀其曾祖父梅南而建。赵梅南,这位生于元贞二年(1296 年)的元朝诗人、理学家,一生誓不仕元,隐居香山潮居里,在黄杨山竹径构筑意翁亭,寄傲其间,著有《菉猗诗集》,以 “但存方寸有余地,不可一日无此君” 等诗句抒发情志,他的别名 “菉猗”,取自《诗经・淇奥》中的 “瞻彼淇澳,绿竹猗猗”,寓意绿竹茂盛,也正是菉猗堂名字的由来。
数百年来,菉猗堂历经风雨沧桑,多次重修。民国时期,它曾作为村内学校,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;文革期间,又被政府征用,成为当地中共党支部的办公室。这些不同的历史用途,也让菉猗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。岁月流转,赵氏后人始终守护着这片精神家园,使得菉猗堂得以保存至今,成为珠海历史文化的一座不朽丰碑,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,延续着皇族后裔的血脉传承。
菉猗堂整体布局采用典型的三进四合式,以南北轴成一线并两边对称,仿若一位端庄持重的长者,沉稳地坐落在这片土地上。每一进之间设有一天井作间隔,而且越进越高,这种设计不仅巧妙地引入自然光线,让祠堂内部明亮通透,还寓意着家族的步步高升。从踏入前厅的那一刻起,便能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,青砖铺地,直通中殿,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中殿作为核心区域,坡顶屋面与龙舟脊相得益彰,抬头可见硬山搁檩式梁架,尽显古朴大气。而后殿地势更高,小巧荫凉,供奉着赵梅南画像,让人不禁对这位先祖涌起敬仰之情。整个布局层次分明,秩序井然,将长幼有序、尊卑有别的家族秩序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走进菉猗堂,宛如踏入了一座艺术的殿堂,石雕、砖雕、木雕、陶塑、泥塑等各式雕饰琳琅满目,让人目不暇接。这些装饰或细腻入微,或大气磅礴,无一不展现着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。前厅的石柱础上,精美的石雕花纹历经岁月磨砺,依然清晰可辨,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;门廊上方的砖雕,花鸟鱼虫、人物故事栩栩如生,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。祠堂内的木雕更是一绝,梁枋、斗拱、雀替等处,镂空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,龙凤呈祥、麒麟献瑞,在光影的映照下,仿若活灵活现。四周的墙壁上,绘有多幅以山水、文人墨客琴棋诗书之乐为主题的图画,清新雅致,为这座庄严的祠堂增添了几分文人的书卷气,让人在欣赏古建筑之美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。
菉猗堂最为引人瞩目的,当属那三面环绕的蚝壳墙。这些蚝壳墙始建于明代,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,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、完整度最好、时代最为久远的蚝壳墙。蚝壳墙总面积达 277.35 平方米,厚达 65 厘米,由近百万只硕大的蚝壳,用黄土与红糖、糯米、醋、谷壳等混合而成的黄泥浆砌成。在阳光的照耀下,蚝壳闪烁着银白的光芒,整齐排列,成行叠砌,凹凸不平的表面极具线条感和雕塑感,远远望去,宛如一片银色的鱼鳞铠甲,守护着这座古老的祠堂。
古时,珠江一带水域盛产蚝,蚝壳资源丰富,成本低廉。赵氏族人因地制宜,选用蚝壳作为建筑材料,既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节俭,又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美感。蚝壳墙不仅具有极佳的防潮、防台风性能,且冬暖夏凉,为居住者提供了舒适的环境。同时,蚝壳七菱八角、凹凸不平的特性,还具备一定的防盗功能,若有窃贼黑夜翻墙入院,必被蚝壳割得 “损手烂脚”,令人望而却步。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袭,这些蚝壳墙依然屹立不倒,成为了菉猗堂一道独特而壮观的风景线,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。
菉猗堂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南门村,这片土地仿佛被岁月格外眷顾,散发着独特的韵味。从珠海市区出发,沿着西部沿海高速前行,在斗门出口驶出,不多时便能抵达南门村。若是选择公共交通,也十分便捷,乘坐 L6 路、L7 路等公交线,在菉猗堂公交站下车,步行几百米即可踏入这片古韵之地。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相得益彰,黄杨山连绵起伏,绿意盎然,宛如一位忠实的守护者,静静矗立在南门村身后;虎跳门水道波光粼粼,悠悠流淌,滋养着这片土地。漫步在南门村,古街古巷蜿蜒曲折,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,路两旁的民居错落有致,偶尔能遇见几位老人坐在门口,晒着太阳,脸上洋溢着悠然的神情,让人仿若穿越回了旧时光,而菉猗堂,便是这旧时光里最璀璨的明珠。
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,菉猗堂无疑是一座亟待挖掘的宝藏。在这里,他们能够沿着岁月的脉络,深入探寻宋朝皇族后裔的迁徙足迹与传承故事。从宋魏王第八代孙赵怿夫任广州府香山县令,到后来家族在斗门定居繁衍,每一段历史都承载着厚重的记忆。赵氏家族恪守的祭礼文化,更是沿袭千年,至今仍在南门村代代相传。主祭师雄浑有力地吟诵古注文,那声音仿佛穿透历史的迷雾,将人带回到往昔的祭祀场景。在菉猗堂内,还陈列着自宋太祖以来赵家人在历代所任各级官位,这些珍贵的资料,如同历史的拼图碎片,让爱好者们得以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家族兴衰画卷,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度对话,极大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。
建筑艺术研究者们在菉猗堂,能找到无尽的研究素材。其规整对称的三进四合布局,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,更蕴含着长幼有序、尊卑有别的家族秩序。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,这种布局在空间利用、采光通风等方面都有着精妙之处。而遍布祠堂的石雕、砖雕、木雕、陶塑、泥塑等装饰,更是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。每一处雕饰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心血与智慧,他们运用精湛的技艺,将花鸟鱼虫、人物故事、吉祥图案等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。特别是那面蚝壳墙,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、完整度最好、时代最为久远的蚝壳墙,其独特的构造、卓越的性能,为研究古代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绝佳范例,助力研究者探寻岭南古建筑背后深藏的智慧。
菉猗堂宛如一个天然的摄影棚,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无数创作灵感。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蚝壳墙上,银白的蚝壳闪烁着微光,与古朴的祠堂建筑相互映衬,光影交织,勾勒出如梦如幻的画面;傍晚时分,夕阳的余晖将整个祠堂染成暖色调,古祠的轮廓在逆光下更显庄重,此时按下快门,便能捕捉到岁月静好的瞬间。走进祠堂内部,利用天井透入的光线,聚焦于精美的雕梁画栋,那些细腻的纹理、生动的图案,在光影的雕琢下愈发引人入胜。无论是全景展现古祠的恢宏气势,还是特写捕捉细节之美,不同时段、不同角度,都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,定格菉猗堂的古韵与静谧。
当您踏入菉猗堂这片神圣的历史空间,请务必心怀敬畏,文明参观。这里的一砖一瓦、一雕一饰都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,切勿随意触摸、刻画,以免给文物古迹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在祠堂内,请保持安静,不大声喧哗,让这份庄严肃穆得以延续。若您带着孩子同行,更要教导他们尊重历史、爱护文物,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,让古韵在我们的呵护下代代相传。
菉猗堂全年免费开放,开放时间为全天(1 月 1 日 - 12 月 31 日 周一 - 周日),但请注意,具体开放情况可能会因维护、特殊活动等因素有所调整。建议您在出发前,关注官方渠道或致电景区工作人员,了解最新信息,合理规划行程,避免因信息不畅而白跑一趟,确保游玩顺利。
游玩之余,周边的配套设施也能为您的旅程增色不少。在餐饮方面,南门村有许多特色农家菜馆,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斗门风味,如清蒸鲈鱼、白藤莲藕煲、横山鸭扎包等,食材新鲜,口味纯正,让味蕾尽享盛宴。住宿选择多样,既有温馨的民宿,能让您深入体验乡村生活,伴着虫鸣鸟叫入眠;也有便捷的酒店,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。交通出行上,若您选择自驾,周边道路标识清晰,停车较为方便;乘坐公共交通的话,公交站点就在附近,车次间隔合理。但无论何种方式,都要注意交通安全,选择正规交通工具,让您的游玩既便捷又安心。
菉猗堂,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建筑魅力的古老祠堂,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,静静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,又似一幅精美的画卷,徐徐展开岭南古韵的瑰丽篇章。无论您是痴迷于历史长河中的点点遗迹,渴望探寻岁月尘封下的故事;还是醉心于古建筑的精妙绝伦,追求艺术与匠心的完美融合;亦或是热衷于用镜头捕捉光影瞬间,定格世间的美好,菉猗堂都以它独有的风姿,诚挚地向您发出邀约。在这里,您将穿越时空,与历史对话,与艺术相拥,收获一场难以忘怀的心灵之旅。不妨背上行囊,踏上这片古韵之地,开启属于您的菉猗探秘之行,让这座古老的祠堂,成为您记忆深处一抹永恒的亮色。